我的一点新闻写作体会
我的一点新闻写作体会
常培瑞
各位领导、各位新闻同行:
首先感谢陕西省黄金协会给我这个机会,与各黄金企业从事宣传工作的同仁进行交流和探讨。我也谈不上经验,只是一些新闻写作的体会与大家共勉。
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,我叫常培瑞,今年42岁,目前担任潼关中金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党群部主任助理,负责编辑出版《潼关冶炼报》工作。我从事宣传工作3年多,曾先后在《中国黄金报》、《中金黄金》、《陕西工人报》、《人民网》、《中小企业网》《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》等多家媒体发表过200余篇、近7万字的新闻作品。2005年元月的新闻作品《潼关冶炼公司2004工作业绩成效突出》,荣获当年《中金报》好新闻一等奖。由于去年在《中国黄金报》发表了36篇新闻作品,还荣获2006年度《中国黄金报》优秀通讯员称号。
下面,我就自身的写作实践,谈一点体会。
一、写新闻,要懂政策。根据我的写作经验,写新闻要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大政方针,而这些政策又和企业发展紧密相连。比如:党和政府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几个方面,如加强安全生产、加强环境保护、落实节能减排规划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等。至于说地方的一些重大的政策,比如说陕西省和渭南市近几年一直提出的项目带动战略,这和企业发展紧密相连,因此要准确把握。
二、要经常阅读
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。阅读,有时可能不会立竿见影,但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渗透,就可能破土出苗,开花结果,使你在思想、技巧、语言表述、感情等方面,有一个升华。阅读,作为通讯员,除了新闻写作的知识,我觉得更重要的要阅读新闻作品,而且越多越好。当下出版的《人民日报》、《陕西日报》等一些大报这必不可少,它为我们写作可以定一个基调。但要尽快提高写作能力,达到发表水平,我认为除了一些大报,还要经常阅读《中国黄金报》。这个报纸,它首先是我们的行业报,也是企业报,一些黄金企业发展的思路、做法、动态、经验,它上面都有。即有通讯、也有消息。看得多了,就会受感染和影响。就会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,把它写成新闻稿件。经常看《黄金报》,也可以知道编辑部需要什么样的稿件,这些稿件都如何写。我初学的时候,就经常看《黄金报》一些短小栏目,比如一线传真、企业动态、矿业管理等,有时一个短小新闻,和我们单位实际情况比较接近,我还反复读几遍,然后着手写类似的稿件。随着豆腐块文章不断增多,然后逐步扩展开去,为自己写比较长的文章,做一些准备。
三、要经常写
我可能和大家一样,都不是专职通讯员,是兼职。在单位还要从事别的工作,时间有限。但有空我就写。因为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,只有经常写,才能出成果。有兄弟单位的同行问我,怎么在《中国黄金报》发表那么多文章,是不是有别的诀窍。我说,真没别的诀窍,写得多罢了。我往往写10篇稿件,可能才登3-4篇,有时的几率更低,只能达到20%。因此,只有多写、多投才可能多发表。当然,写出的东西要想发表,我认为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基础,并且得有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。我过去当过几年文秘,又当过几年的部门领导,和文字打交道时间较长,虽然这些文体都是应用文体,如通知、通报、总结等,和新闻写作有很大的差异,但这对我写作是一个锤炼的过程。因此,新闻写作能力的形成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。所以,要想写出好的通讯报道,要做好吃苦的准备。
经常写,我给自己定了一个量的要求,每个月要写10篇左右的新闻稿件,每一篇在400字左右。白天工作忙得完不成,就晚上加班写,直到任务完成为止。有了这样的使命感,我往往超额完成任务。有了量的积累,再加上不断的琢磨,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,发稿量也在不断上升。
经常写才能出成果,稿件的内容如何确定呢?我认为要经常性关注各大报刊的宣传导向。比如《中国黄金报》每年都下发宣传大纲,我经常性的对照大纲,然后结合企业的实际,确定宣传稿件的主题,否则文不对题,写报社不需要的稿件就是白费功夫。作为报社的宣传大纲,都是比较宏观的内容,具体到每一篇稿件,这要自己认真把握。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适合企业写稿的永恒主题:即安全生产、节能环保、推行新的管理办法、生产经营动态、推行四新的成果、和谐企业建设以及先进人物事迹等等。
当然,新闻写作是比较辛苦的事。要想取得一点成绩,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,如要争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,写稿要有恒心,要长期坚持。还得善于发现新闻点,不断创新;还得腿勤,不断深入一线调查了解;还得耳勤,倾听领导和同事的意见;在具体写作上还得不断的修改等等,我在这里就不再熬述。
今天,我的一点新闻写作体会,就谈到这里,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。
谢谢大家。